辽源:“牛”民警服务“牛”经济 - 消费 - 中部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费>正文

辽源:“牛”民警服务“牛”经济

来源:  作者:  2024-05-09 15:08:44

 5月1日早上5点,吉林省东丰县公安局那丹伯派出所社区民警刘兴和他的警务团队就已经来到“二道街”——那丹伯镇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此时天还没亮透,但这里已经人声鼎沸。吆喝的、砍价的、看牙口的、刷皮毛的、直播的,伴着时不时地“哞哞”叫,如热闹的“交响乐”,映衬出一幅经典的“牛市”画面。

  那丹伯镇是东北非牧区最大的黄牛交易集散地,也是我国“西门塔尔牛”的主要养殖地之一,素有北方“第一牛镇”之称,多年来,黄牛养殖和交易一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年交易量达到10万余头,常年有全国各地的客商来买牛。

  按照往年惯例,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也是上半年本地黄牛交易人数最多、交易量最大的一天。为应对激增的人流、车流和“牛流”,刘兴提前好几天就和当地相关的村、所、办以及合作社、养牛大户等反复沟通,规划摊位摆放、研究行车路线、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交易安全顺利进行。

  “李叔,你直播的时候别光顾着要关注,要是有给你发陌生链接的可不能随便点,当心被骗。”

  “这位司机师傅,这里不能停车,把车往前开,前面有专门的停车场,免费的!”

  正当刘兴和他的团队成员忙碌时,一阵争吵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闻声望去,不远处有三名男子吵了起来。刘兴急忙赶到近前,制止了三人的争吵,待三人情绪平复后,在当事人和围观群众的七嘴八舌下,终于弄清了争吵的缘由。

  原来,三人中有两人是“黄牛经纪人”,另一人是外地来的客商。这名客商过去一直都是从经纪人甲手中购买黄牛,前几天,该客商再次向甲表达了购牛意向,并约定今天现场挑选,但等到了“二道街”后,客商发现临近经纪人乙的黄牛品质也很好,而且价格更低,于是转而与乙谈起交易,引发经纪人甲不满。一番理论后,三人都认为自己做的“没毛病”,谁也不肯让步,就地争吵起来,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了解了前因后果,刘兴将村干部和合作社的负责人都请了过来,共同解决这件纠纷,同时借着机会进一步规范交易秩序。

  刘兴先是阐明交易自愿原则,如果客户违约造成经济损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补偿;又劝说两名经纪人目光要长远,讲诚信、守底线、谋共赢,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到这里购买黄牛,黄牛经纪人才能赚更多的钱,互相挖墙脚不但扰乱市场秩序,更坏了“第一牛镇”的名声;最后又说回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乡情谊,通过对法、理、情的阐释,三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两名经纪人握手言和,而客商也主动提出原意对甲做出补偿,更是对刘兴竖起了大拇指赞扬道:“牛镇的民警真‘牛’, 有理有据有情,我服了!”刘兴笑着挥别众人,回到纷繁嘈杂却充满人气儿的集市,不一会就隐没在人群中。

  平时不显眼,急时在身边,这就是人民警察。

  据了解,吉林省公安机关“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开展以来,刘兴兼任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有了新的身份,他对乡村振兴更加重视了。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做得最多的,就是怎么能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裕,让社会治安越来越安稳,让地方经济越来越发达。他带领警务团队走进村养殖户中开展“五防”宣传,指导村民加强养牛舍视频监控建设,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他积极开展入户走访,用心排查和化解各类涉牛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他建议养牛户将派出所报警电话和自己手机号码备注前加“A”,一旦遭遇不法侵害时能够快速报警求助;他对养殖户聚集区每天至少开展三个频次巡控,每逢黄牛交易大集,更是带领警务团队前往现场,全程维护治安和交通秩序,震慑违法犯罪,优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特色产业发展“摇旗呐喊”“擂鼓助力”。去年以来,他的社区内未发生黄牛被盗窃等案件和涉及黄牛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