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拾金不昧可获10%奖励 引发舆论关注,网友看法不一 - 科技 - 中部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正文

广州拾金不昧可获10%奖励 引发舆论关注,网友看法不一

来源:  作者:  2021-02-26 15:27:54

 最近,广州审议通过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提出,对于拾金不昧者或处理拾遗物品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拾获财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

  新规引发热议,部分人认为其有助于培养民众拾金不昧的美德,另一部分人则表示传统美德不应被“功利化”。

  小触想说,传统美德并不会因此变了味儿……

  

  拾金不昧或将得钱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些将拾获的财物交还给失主的行为,往往让人赞不绝口。

  日前,广州审议通过《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对拾金不昧者提出奖励机制,引发舆论关注。

  《规定》第九条指出,官方将对拾金不昧或者处理拾遗物品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和表扬。具体而言,他们会获得拾获财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若拾获的是物品,则按物品的评估价值计算奖励金额,并于拍卖、变卖后支付奖金。

  

  是不是捡了东西就能拿钱呢?

  《规定》细则显示,市民在拾获物品后,须交至相关接收单位,由单位进行登记、保管和核实认领;若一定时间内无人认领,物品才会被送交官方,进入后续拍卖和奖励程序。

  这意味着,今后不管捡钱还是捡东西,广州市民都可以选择上交,若是没人领,他就有机会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舆论争议

  新规引发舆论关注,网友看法不一。

  一部分人认为,这一规定可以鼓励拾金不昧行为,让更多遗失案件得到先期解决,营造更和谐的社会风尚。另一部分人则持反对意见,认为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不应用物质奖励将其“功利化”。

  在后者看来,新规会潜移默化地在拾获物品者心中定下10%的答谢费标准:如果把物品交还给失主无法获得10%以上的报酬,那还不如上交单位,反正“你丢没丢东西不重要,我能否得钱才重要”。

  初看这样的观点,颇觉有道理。但细想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逻辑谬误。

  对于不愿交还物品的人来说,与其赌那10%的报酬,还不如直接将物品侵吞了事。相反,对于那些拾金不昧者来说,从决定交还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有获得报酬的打算,故而也就没了对所谓“答谢费”的心理预期。

  

  因此,小触是支持广州这一新规的。

  传统美德会因此变味儿吗?

  不难理解,反对者之所以反对,为的是不让金钱玷污了拾金不昧这一传统美德。

  然而,谁规定了传统美德必须以“淡泊名利”为前提?

  只有不求功名地做好事,才叫人佩服。——这一传统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比如,每当碰到一则“救人后转身离去”的新闻,舆论通常都会赞不绝口,而一旦听说有明星捐款赈灾时,网友则会纷纷站出来质疑他们的动机。

  小触觉得,不求功名的确是传统美德的一种,但它与其他美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要求拾金不昧者、救人者或是捐款者坚守不求功名的品德,无异于道德绑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追逐个人利益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逻辑,即便今后越来越多广州居民上交拾获物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10%的奖励,那也不失为一段美谈。

  

  总之,金钱和美德并不冲突,我们没必要将两者混在一起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