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进出口超预期 下半年中国外贸走势如何? - 财经 - 中部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正文

上半年进出口超预期 下半年中国外贸走势如何?

来源:新京报  作者:  2020-07-15 10:01:42

  上半年进出口双双超预期!据海关统计7月14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其中,6月份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从季度看,在经历了一季度震荡后,二季度进出口有所回稳。今年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7.67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3个百分点。从月度看,自4月份起出口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6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此外,上半年进出口还有以下特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对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等。

  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国外贸超预期的表现?下半年外贸的总体趋势可能是怎样的?下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段,如何稳外贸?新京报就这些焦点问题对话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

  

  焦点1: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国外贸超预期的表现?

 

  魏建国:“中央及时到位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在全球疫情仍然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上半年外贸取得了一个亮丽的成绩,尤其是6月份进出口双双实现增长——6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在经过一季度疫情的冲击之后,中国外贸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恢复到去年同期外贸进出口增长水平,这是来之不易的一个成绩,同时这一成绩也会提升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

  在我看来,上半年外贸成绩取得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央及时到位的政策落实到了实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外贸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高层领导多次就外贸工作召开会议,作出部署。比如,在今年6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时提出,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助力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等。

  不仅是中央,各地各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的资金问题等。

  第二个原因是民企在外贸出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作为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6.42万亿元,增长4.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4万亿元,增长3.2%,占出口总值的53.7%;进口2.28万亿元,增长8.1%,占进口总值的34.9%。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55万亿元,占39%。国有企业进出口2.22万亿元,占比15.6%。

  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之所以逆势增长,离不开外贸企业、外贸人的苦干、实干、巧干。疫情暴发至今,外贸企业克服了复工复产难、接不到订单或者订单取消等困难,在这种困难中,不少外贸企业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开拓跨境电商等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办法寻找出路。

  第三个原因是外部形势为中国外贸出口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月份以来,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在疫情在全球蔓延、其他国家生产暂停的时候,中国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防疫物资、家庭消费产品等明显增加。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46.4%,“宅经济”消费提升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等。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受访者供图。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受访者供图。

  赵晋平:“民营企业在稳定进出口的增长中功不可没”

 

  上半年进出口表现好于预期,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表现好转、尤其是出口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与中国有效的复工复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二季度以后,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既帮助企业完成了手上已有的订单,同时也为获得新订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疫情发生后,一系列的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上半年的外贸表现看,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55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0.1%,比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国内要加大料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以满足出口的需要,也进一步说明国内产业链进一步趋于完整。而这些也印证了“扩大国内市场采购、出口转内销”等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第三,民营企业在稳定进出口的增长中功不可没。上半年进出口的数据已经显示,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出口占据了我们出口的半壁江山。正因为此,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正增长对外贸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果没有民营企业这块进出口的增长,上半年外贸下降的幅度会进一步更大。

  为什么民营企业上半年进出口会实现相对比较快的增长?我认为这和2017年以来我们加大支持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力度和政策有关——包括融资方面的支持、减免税费、给予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鼓励性政策等。

  第四,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主要市场逐渐开始重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和增加中国外贸的外部需求。现在全球主要市场所在国家的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在加剧,但不论欧洲还是美国,都开始重启经济,这在客观上会有再次暴发第二波或者第三波疫情的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或者增加中国外贸的外部需求。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99万亿元,下降1.8%;对美国进出口1.64万亿元,下降6.6%。与一季度或者前五个月的数据相比,虽然中国对欧盟、美国的出口增速在下降,但是降幅已经开始明显地收窄。

  此外,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盟、“一带一路”地区的双边贸易得到了明显的推进,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上半年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疫情风险程度低于欧美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中国的出口。7月14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对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2.09万亿元,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

  

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 受访者供图。

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 受访者供图。

  徐奇渊:“海外市场出现供给—需求的巨大缺口 中国抢得出口先机”

 

  一季度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是疫情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供给冲击,导致无法及时出货。同时,外部需求也正处于走弱的趋势当中。这些因素共同导致1至3月的出口表现较弱。

  4月以来我国出口好转有四方面原因:第一,部分推迟的一季度出口订单,推迟到了二季度出口。当然,订单因素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实际上二季度也面临着原有订单取消的问题。第二,二季度以来,口罩、呼吸机等医疗产品的出口大幅上升,这可以解释一部分出口的好转。从1月-5月的数据来看,口罩带动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25.5%,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增长33%。如果剔除防疫物资的出口,则同期我国的出口增速要调降4个百分点左右。第三,二季度以来,疫情在东亚以外的地区进一步蔓延,这严重冲击了各国经济。一方面,许多国家的生产秩序受到了冲击,供给出现了问题。但另一方面,各国财政、货币政策大举宽松,对居民、企业部门进行了纾困,使得需求面又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时候,海外市场就出现了供给——需求的巨大缺口。而中国率先复工复产,这使得中国的出口抢得了先机,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份额大幅上升。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 受访者供图。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 受访者供图。

  焦点2:下半年外贸的总体趋势可能是怎样的?

 

  魏建国:“下半年进出口增速会超过去年外贸进出口增速”

  下半年外贸会继续延续上半年外贸好转的势头,我相信全年外贸进出口完全可以实现正增长。我的这一判断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尽管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致使世界经济复苏滞后,但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会在稳定外贸进出口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外贸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涉及银行、海关、物流等多个部门和行业,我们的制度可以有效地调动、统筹这些部门和行业,从而使得各部门一起全力保外贸。

  第二,贸易方式大体包括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三种,中国现在是全球唯一的三种贸易方式并存的国家。在以往,当中国的一般贸易形势不佳的时候,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同理,当加工贸易形势不佳的时候,我们发展一般贸易加以弥补。但现在疫情之下,中国的一般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怎么办?我们的外贸企业开始发力发展跨境电商——疫情之下,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以及发货量都逆势增长,这说明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跨境电商在出口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相信下半年跨境电商会有更大的作为。

  第三,下半年全球经济会越来越依赖中国。上半年我们对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2.09万亿元,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我相信,未来东盟会越来越依赖中国。实际上不只是东盟,从全球来看,目前只有中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欧盟、美国的复工复产并不顺利,疫情后世界经济会越来越依赖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疫情冲击中恢复过来,增速由负转正,这是全球都没有的事情。我相信下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不仅实现双双正增长,而且增速会超过去年外贸进出口增速。而且外贸的复苏也会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的复苏,下半年我们要继续打好外贸这场仗,更好发挥进出口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

  赵晋平:“下半年外贸的稳定增长会是一个波动的趋势”

  首先,下半年外贸表现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还是来自于疫情。客观来看,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疫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甚至有些已经控制疫情的国家可能在下半年还会暴发第二波、第三波,下半年疫情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蔓延和加剧?基于这个不确定性,我们外贸的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第二,下半年政府要继续加大支持企业的力度。中国具备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条件和能力,这也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在下半年我们还面临着就业、经济增长下滑等压力,下半年扩大和促进进出口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地凸显。作为企业来说,要通过出口去谋取新的市场空间,作为政府来说,支持企业的政策力度要继续加大以稳定进出口,从而稳定全年的经济增长。

  第三,我们从出口已经连续三个月实现了正增长,虽然增幅不大,但是对于扭转一季度以来外贸大幅下降的趋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下半年在人为政策的因素加上市场的因素之下,多数月底外贸增速可能会出现增长,但这个增幅不会太多。而且我还想说的是,下半年外贸的稳定增长会是一个波动的趋势,这种趋势会在一定意义上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果疫情进一步蔓延,甚至输入型疫情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话,不排除我们的外贸发生逆转的风险。

  此外,从商品结构上看,上半年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防疫物资的出口增长较快,对带动进出口的回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居家消费品、日常消费品的出口在上半年也不错。预计下半年这两类物资的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将继续在外贸中发挥引领作用,或者说对于我们的外贸趋稳将继续做出比较大的贡献。这是因为很多以制造业为主的一些国家在客观上还面临比较大的疫情冲击或者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国家或者地区不可能在短期内具备生产这些物质的能力。

  总之,对于今年外贸能否恢复到去年的水平,我个人持谨慎乐观的看法——如果我们的外贸能够和去年持平,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好的结果了。

  徐奇渊:“仍将呈现两大特点:绝对来看不乐观、相对看较为乐观”

  下半年外贸总体趋势仍将呈现两大特点:绝对来看不乐观,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相对来看较为乐观,明显好于全球总体情况。

  其中,下半年外贸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疫情持续发酵,外部需求同比仍将大幅萎缩。虽然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处于历史高点,但外部需求总体缩水,中国的出口也将继续面临压力和较大的不确定性。

  下半年外贸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国际收支失衡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中国出口逆势好转、贸易顺差显著上升,服务贸易项下的旅游等传统的逆差项目又大幅收缩,因此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在2季度会达到一个较高的规模和GDP占比。这种状况是否持续,取决于疫情在全球的发展,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

  焦点3: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如何稳外贸?

  魏建国:“企业也要努力抓住订单,并进行转型升级”

  下半年如何继续打好外贸这场仗,我有三方面的建议:第一,从政府层面,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继续有效落实、加大稳外贸的各项政策,合力支持外贸企业的发展。此外,政府要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第二,从外贸企业自身来看,企业也要努力抓住订单,并进行转型升级。下半年有圣诞节、新年等假期,是外贸订单集中的季节,外贸企业要做到早联系、早接单、早出货,在保住老市场、老客户的同时开拓新市场、新客户,早早把订单抓在手里。另一方面,外贸企业抓住当前的时机,努力把企业从小而散向特而精转型,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在提供给全球需要的产品的同时,转变全球对中国制造的印象。

  赵晋平:“稳外贸的预期目标应该是稳份额而不是稳增长速度”

  首先,我想强调的一点是,疫情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在当前疫情仍然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时候,要想避免外贸增速不出现下降,这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因此,我们“稳外贸”的预期目标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我们的预期目标应该是重在稳份额,而不是稳增长(速度)。只要我们半年或者全年进出口的份额在全球的份额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状态,这就说明在疫情冲击之下,我们的外贸具备了一定的韧性,我们仍然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为了实现稳外贸目标,政府应当做到六个方面的保障,为了区别于中央提出的“六保”目标,我把这六个方面的保障称之为“小六保”。其一是保企业。如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是稳定企业队伍的重中之重。现在实行的税费减免政策非常必要,但如果按照“底线思维”考虑,随着疫情加速蔓延,这些政策的实施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实施的期限应进一步加长。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疫情应对政策,包括减免税费、帮助企业支付员工工资、为企业提供各种优惠贷款的政策举措普遍存在。其二是保员工。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资源,政府帮助企业稳定员工队伍,不仅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国家疫情之下采取了一定时期内严禁企业裁员,在企业正常支付员工工资条件下提供相应比例的补助、临时性减免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等方式帮助企业保员工,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其三是保订单。政府可以通过降低进出口通关成本、减免关税等方式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提升订单获取竞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为企业出口转内销或进口替代提供必要信息服务、甚至牵线搭桥;可以通过扩大公共消费支出、增加公共投资、加强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等方式为企业获得订单创造有利条件。其四是保渠道。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特别是政策支持方面推出更有力度的举措是非常重要的。其五是保资金。提供有效的融资保障防止企业因货款回收困难导致资金链中断。其六是保研发。政府可以为企业研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做好待产员工技术培训支付费用,促进微观主体创新技术、产品和生产方式创新。

  徐奇渊:“可以把‘稳外贸’的目标改成‘稳外贸企业’”

  首先从理论研究来看,一般来说,外贸出口受到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收入是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说,如果消费者没钱了,即使商品再便宜也不会考虑购买,所以收入因素一般占据主导。现在的情况是,其他很多国家经济大幅下滑,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收入下降,投资和消费需求疲弱。其中,后面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目标是稳外贸,效果可能并不好。具体地,通过补贴外贸企业,把商品价格压下来,便宜卖给其他国家。这可能导致三个结果:第一个可能的结果是价格效应并不明显,毕竟收入减少了,价格下跌也难以大幅刺激国外的需求。第二个可能的结果,通过价格弹性在两边的分配,很多国内提供补贴的钱,可能最终补贴给了国外的消费者,肥水流入外人田。第三,这可能加剧国际贸易失衡,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

  因此,我们可以把“稳外贸”的目标改成“稳外贸企业”,具体就是出口转内销。这也正是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之一,符合国内循环为主的提法。此外,我们还特别需要关注一个具体的发力点,就是代工企业。中国很多的代工企业产品品质、质量很好,但缺乏品牌、设计能力,缺少一些软的环节。而现在在疫情冲击下,代工企业面临一些难得的机遇,比如代工产品的替代方——外国的一些大品牌现在不能正常工作了,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从外国进口的一些品牌受到影响了,代工企业的产品就可以向国内市场进行填补。

  第二个很好的机会是代际红利,90后不喜欢用妈妈的品牌了,而妈妈的品牌都是名牌、流行的品牌,但是新一代消费者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小众和个性化的产品。如果政府加以适当的引导,比如品牌方面的扶持、帮助,国内大市场的重塑,将有希望看到有一批代工企业趁势崛起。他们的产品品质质量完全可以达到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同时,代工企业成长起来、替代国际大品牌,其附加值也可以提高。这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