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方能行稳致远 - 国内 - 中部法治观察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正文

正本清源方能行稳致远

来源:  作者:  2024-04-30 09:42:39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中医治病强调标本兼治,企业管理也需要正本清源,着力解决基层“微腐败”,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思想上要可“破冰”,方法上要能“破题”,实效上要求“破局”。

  破冰——“刀刃向内”,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企业“微腐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时常在违纪与违法中间摇摆,查处治理难度大。分包分供的一条烟、一瓶酒、一斤茶被包裹上了“人情往来”的外衣,管理对象的宴请变成了“人之常情”,久而久之,收个小红包、喝顿小酒、吃餐便饭成了工作环节里的“潜规则”和“惯例”。加之部分基层岗位人员工作繁杂,难免产生一些“干得多赚得少”的负面情绪,认为利用岗位之便收点小礼不算“贪污”。“夫唯病,是以不病”,解决“微腐败”需在思想上“破冰”,拿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目前,公司项目点多面广,如对于基层出现的“雁过拔毛、乱敲竹杠”等行为,要敢于“破冰”,不能碍于面子说“隔靴搔痒”客套话,这样容易陷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怪圈,孰不知“一窗不补、百窗必破”,基层“微腐败”也能质变为“大问题”,对企业发展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面对“微腐败”要零容忍、出狠招、动真格,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破题——“切中要害”,制定落地见效的举措。不受控制的“微权力”是滋生基层“微腐败”的土壤,从根源上遏制基层“微腐败”还需在方法上“破题”,制定切中要害、落地见效的举措。首先要找准“监督点”,紧盯关键权力岗位,通过理清关键岗位权力清单,深化基层关键岗位“微腐败”专项治理,开展关键岗位问题线索排查,推动巡察监督审计上下联动。其次要梳理“监督线”,抓好核心业务流程,如:规范业务系统招投标流程、细化工作考核指标,让“求人办事”变成“按规章制度办事”,压缩“微腐败”滋生空间,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再次是织好“监督网”,把“线上监督”和“线下巡查”有效结合,畅通监督渠道,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有效发挥分包分供、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让监督更及时、更精准。同时,企业也需加大对基层“微腐败”的惩处力度,多元化、多维度开展警示案例教育,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

  破局——“常态长效”,形成久久为功的格局。基层干部虽然权力不大,却在招标采购、结算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关系本位”“人情世故”的大文化环境决定了基层“微腐败”容易盘根错节,如果产生则会出现顽固性强、反复度高的特征,最终啃食的是企业的利益,因此整治基层“微腐败”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既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还要扎扎实实地在“后半篇文章”上求实效,杜绝“换汤不换药”。要从管党治党入手,不断丰富手段、完善举措,抓实主体责任、传导反腐压力,通过强化兼职纪检监督员履职能力、激活党内监督的“神经末梢”、打造项目关键岗位监督“前哨”,把监督融入日常,长期抓、反复抓,不断净化企业良性发展的生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企业“微腐败”的花样层出不穷,是滋生“贪腐”、腐蚀党员干部的温床,只有对“微腐败”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实现标本兼治、正本清源,剔除“病原体”,企业发展方能行稳致远。(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张雪梅)